搜索
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|警惕!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骗局多!老年人该如何守住“钱袋子”?
打击非法专栏来源: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时间:2022-06-28
近年来,某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、认知较弱等特点,打着“养老服务”“养老项目”“老年产品”等旗号进行非法集资活动,骗取老年人钱财,严重损害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。

警惕养老领域非法集资,别让养老钱打水漂!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有哪些常见骗局?老年人该如何守住自己的“钱袋子”?一起来看看。


一、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有哪些常见骗局?


(一)以提供“养老服务”为名非法集资。一些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,以办理“贵宾卡”“会员卡”“预付卡”、预交“养老服务费用”等名义,以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、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等形式非法集资。

(二)以投资“养老项目”为名非法集资。一些机构或企业打着投资、加盟、入股养生养老基地,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、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,通过返本销售、售后返租、约定回购、承诺高额利息、“私募基金”等形式非法集资。

(三)以销售“老年产品”为名非法集资。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,采取商品回购、寄存代售、消费返利、免费体检、免费旅游、赠送礼品、会议营销、养生讲座、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、诱导老年群体,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。

(四)以宣称“以房养老”为名非法集资。一些企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打着“以房养老”的旗号,通过召开推介会、社区宣传等方式,诱使老年人签订“借贷”或者变相“借贷”“抵押”“担保”等相关协议,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,再将资金购买其“理财产品”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进行非法集资。


二、警惕三类风险


1.高额利息无法兑现

机构或企业承诺的高额利息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,属于拆东墙补西墙。多数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,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,高额利息仅为欺诈噱头,一旦资金链断裂,高额利息无法兑付,本金也难以追回。

2.资金安全无法保障

机构或企业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,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老年人钱财。大量来自社会公众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监管,由发起机构控制,存在转移资金、卷款跑路的风险。

3.养老需求无法满足

机构或企业以欺诈、诱骗的方式,骗取老年人信任,向老年人承诺高端养老服务或者销售养老产品,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,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。


三、老年人如何守住自己的“钱袋子”?


1.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,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增强自身识诈防骗能力,积极与子女沟通,明确投资理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,各种理财产品均存在一定的风险。


2.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。在作出投资理财决策前多与家人商量,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,不随意提供身份证件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,防止个人信息外泄,自觉远离非法集资,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
3.要按照要求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,结合测评结果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,注意适度投资、分散风险。


4.要警惕高息理财项目,远离非法集资。不轻信“低门槛、高回报”的宣传,不购买通过理财群、旅游、讲座、电话或者上门推销的理财产品,不购买资金去向不明、投资业务不清、先交钱再找项目的理财产品,防止血本无归。


文章来源:中国银保监会


《风险提示》

基金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、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,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,也不保证最低收益,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,审慎决定是否参与基金交易及相关业务。在做出投资决策后,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,由投资人自行负担。投资者认购(或申购)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、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。投资者应远离非法证券活动,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规的规定,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。